文章大纲:
- 用户的标签化意义和方法。
- 用户的圈层及A/B测试
- 用户的关键路径节点
- 用户运营的流程化
一. 用户的标签化意义和方法
1.标签价值
假设世界上有一台计算机,把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,爱好,行为习惯,人际关系进行输入,建立属于个人的模型。
这个机器我们称为Magic。
所有商业问题,我们都输入到此计算机里。
那么我们就会得到根据不同用户指定的专项方案,用最小成本获取最大价值。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用户的最小成本的最大价值点G。
这是在极限情况下,个体标签对于商业的价值和影响力。
但是,在多数情况下,我们没有这个Magic,我们的算法<Magic。我们的用户价值挖掘<G.
为了追求G,实现商业用户价值的最大化,我们需要对不同用户圈层进行细分制定不同方案。
2.用户的标签方法
想要知道这个问题,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。
即产品和人的关系。
产品的调性、风格、价值,攫取到目标用户,而目标用户基于自身的固有特点(比如性格、价值观等)产生对产品的再认知,并选择相关产品路径,到达用户的需求目标。
可以说PM设计的是一个产品球体,用户只走到需求目标的一条路。
产品就是不同用户需求路径的集合。
一旦用户进入到产品内部,就会有两种标签,天然固有便签L1,产品世界标签L2.
- L1可以是生活中用户的性格、价值观等,可以理解为用户基因。
- L2是用户来到产品后产品本身赋予的标签,不同产品自身应当有一套产品体系,这套体系甚至可以早于用户。
假设L2下所有产品属性被标记为1,2,3…的阿拉伯数字,而不具有实际意义。只要把相似的归纳为一体,然后用户通过浏览、关注、停留时长等一系列行为建立L2与L1之间的关系,那么一个新用户进来,我们通过拆解他的L1,就可以知道如何推荐给他L2。即使用L2的阿拉伯数字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。
因此,完成一次标签体系的构建,可以有以下3步:
- 建立自身产品体系标签L2,统计用户固有标签L1;
- 通过用户的行为特征,如浏览、转发、停留时间等建立起用户行为路径,寻找用户标签L1与产品标签L2相关性;
- 建立相关性模型,为新用户指定行为策略。
3.用户的标签体系
用户的标签体系可使用结构化用户标签体系。
心理学家 Oscar Ichazo创建了非常著名的九型人格。
在具体描述九型人格下,分为具体多类描述:欲望特质,基本困思,主要特征,生活风格,人际关系等多类别。
这一种标签体系,可以称之为结构化用户标签体系。
结构化用户标签体系,具有明显的父子层级关系,也便于检索和更改。
二. 用户的圈层及A/B测试
用户的圈层细分
如果用户圈层用C表示,用户用P表示。即C0={P0,P1,P2..PN}.
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不同用户P,归纳推理找到C的用户体系L1和产品体系L2的相关性。
N越小,圈层划分得越细致。
我们通过用户的固有基本特征、用户的行为路径,使用归纳推理方法,根据不同人群的行为特点,将相似标签划分为同一圈层。
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C0、C1、C2…Cn。
常使用A/B测试或灰度测试
A/B测试或灰度测试常常被使用在产品策略里,对于用户运营工作,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。
所谓A/B测试,即将用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,通过投放某一行为,更改某一因素,检测此因素对用户的影响。
我们从不同的圈层Cn里挑选出优质用户圈层Dn。我们将所使用的文案策略、产品策略、商业策略以及活动策略等,都可以先通过Dn进行试验,再根据测试结果,对策略进行改进。
找到适合不同Dn的策略后,再对Cn进行全量。方可得到最好的结果。
三. 关键路径节点
如果从一开始确定用户Pi为某一圈层Ci,即可按照圈层Ci的行为路径对用户进行引导。
确保用户永远走在你铺设的路上。
为行为路径找到几个关键节点,如果用户没有到达,要想办法通过引导、活动等策略,帮助用户完成关键节点。可以把它想象成游戏闯关,关键节点就像每一关的boss,打过就可以前往下一关。
关键节点有一种理解,叫做临界状态。
物理学讲临界状态,是物体到达某一个点后,性质和状态都会发生本质变化。
比如水到达0,就会从液体到达固体,到达100,就会从液体变为气体。这是一个临界值。关键节点就是每一个状态划分下的临界值。
不同圈层Cn的关键节点不同,确保用户Pi可以合理地正确地通过这些点。
四. 用户运营的流程化
得到了标签、得到了圈层、得到了不同行为路径和关键节点。
接下来,需要的就是把所有动作变成标准动作。制定好相关流程和负责人,将用户运营变成常规运营的一部分。
用户运营就像在打造一台大机器,机器一旦成型,就能重复地进行工作。
最后:本人的想法和思考必定是狭隘的,希望能够得到不吝赐教。
来源:微信公众号:犀牛笔记(xiniubiji)。